团队介绍

团队共有6名老师,负责人为段海宝教授,成员包括:赵海荣、冯文彬、陈昕、花秀妮、李志娟老师。团队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晶态分子机器及杂化钙钛矿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功能性质研究;(2)介电、铁电及具有储能性能的先进功能材料开发;(3)功能配合物和晶态多孔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4)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电催化性能研究。

段海宝,博士,教授,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院长,硕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批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J. Am. Chem. Soc.、ACS Cent. Sci.、Coord. Chem. Rev.、Inorg. Chem.、Dalton Trans.等期刊发表SCI检索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江苏省“333工程”项目、中国博士后项目、江苏省博士后项目以及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等。获得南京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2次。
研究方向:晶态分子机器的设计合成与功能性质研究。

赵海荣,博士,高级实验师,江苏省科技副总。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 Am. Chem. Soc.、Advances in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Inorg. Chem.、Inorg. Chem. Front., J. Mol. Liq.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江苏省产学研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2项、南京晓庄学院高层次项目和青年项目各1项。获南京市自然优秀论文二等奖1次。
研究方向:功能材料、功能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冯文彬,副教授,2019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双创计划双创博士。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J. Am. Ceram. Soc.、J. Mater. Chem. C.、Appl. Phys. Lett.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项目,曾获中国硅酸盐学会无机非金属材料专题科研创意奖。
研究方向:介电、铁电材料为基础的信息功能材料及具有储能性能的先进功能材料开发.

陈昕,讲师,2021年博士毕业于北海道大学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Materials Advance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主持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研究方向:多孔有机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花秀妮,副教授,2021年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Chem. Commun.、Inorg. Chem. Front.、Dalton Tran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研究方向:分子基介电铁电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功能性质研究。

李志娟,讲师,2022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dv. Mater., Appl. Catal. B: Environ.、 Energy Storage Mater.、 Small、 Green Chem.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研究方向:纳米催化剂合成及其在电化学能源存储和转换方面的研究。
团队研究方向
(1)晶态分子机器的设计合成与功能性质研究

(2)功能材料、功能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3)电介质铁电及储能性能调控

(4)多孔有机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5)分子基介电铁电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功能性质研究

学术成果
课题组成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CS Central Science、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Materials Advances、Chemical Communications、Inorganic Chemistry、Dalton Transactions等高水平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
可提供资源平台
交流合作
团队与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华南理工大学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东南大学江苏省生物药物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默奥大学)、多家优秀企业(江苏贝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中源盛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与领域内知名学者和企业优秀经理的常态化科学交流。
学生成绩
团队内定期开展组会讨论,每位同学均有机会与课题组老师进行深入的学术探讨与交流,开拓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锻炼文献阅读和论文写作能力。课题组与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著名高校联合培养了多名研究生。组内多名本科生作为主持人承担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发表多篇SCI论文,申请多项专利。多名毕业生去往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东华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2022年以来学生培养情况
论文:
1. Xiang Zhang (张翔,22复材单招), Xiu-Ni Hua*, Pingxin Huo, Li Wang, Xian Shi, Zhuoer Cai, Yinan Zhang, Danpu Zhang*, Shan-Shan Yu*, Second-Order Nonlinear Switching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Cd-Based Hybrid Perovskite with High-Temperature Phase Transition, Inorganic Chemistry, 2024, 63, 15154-15160.
学科竞赛:
1. 2025年,苗雨艳(24复材),刘思甜(24复材),顾颜(24复材),“徕卡杯”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一类B,国家级二等奖,指导教师:段海宝
2. 2025年,李金灿(22化师),付蝶(24化师),陈实(24复材),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微瑞杯”华东赛区竞赛,二类B,省级二等奖(改进赛道),指导教师:陈昕、陈红
3. 2025年,张诗彤(23化师),马楚涵(23化师),安宏蕾(23化师),刘奕晨(23化师),翟嘉雨(21应化),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选拔赛,一类A,校级三等奖,指导教师:李志娟、何亮
4. 2024年,孙徐昊(21化师2),江苏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竞赛,二类B,省级二等奖,指导教师:李丽、陈新、赵海荣等
5. 2023年,王凯琪(21化师1)、卢秀萍(20化师1)、李圆茜(20化师1),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微瑞杯”华东赛区竞赛,二类B,省级二等奖(新创实验赛道),指导教师:赵海荣、段海宝
6. 2023年,庞仕园(21应化),第三届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水处理实验竞赛,三类,省级二等奖,指导教师:陈昕、杨慧、刘少贤
7. 2023年,刘心月(21应化),第三届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水处理实验竞赛,三类,省级特等奖,指导教师:何凤云、胡耀娟、段海宝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
1. 2025年,胺基分子辅助合成中空多孔高效电催化剂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创新训练项目,省级,项目负责人:侯明昊,指导教师:李志娟
2. 2025年,机器学习赋能钨青铜结构储能陶瓷介电及高温性能优化研究,创新训练项目,省级,项目负责人:刘子仪,指导教师:冯文彬
3. 2025年,有机/无机杂化多重光电开关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动态响应机制研究,创新训练项目,省级,项目负责人:许秋童,指导教师:花秀妮,万轶
4. 2025年,二维COFs的合成及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创新训练项目,省级,项目负责人:陆婉怡,王玮,指导教师:于姗姗,赵海荣
5. 2024年,氨基酸辅助合成高效非贵金属催化剂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项目负责人:潘晶晶,指导教师:李志娟
6. 2024年,电-光响应多铁材料的设计合成和畴切换机理研究,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项目负责人:李琳婧,指导教师:花秀妮
7. 2024年,手性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项目负责人:邝瑄婷,指导教师:赵海荣
8. 2024年,具有优异综合储能性能的铁基铌酸锶钠电介质材料的开发,创新训练项目,省级,项目负责人:丁乐乐,指导教师:冯文彬
9. 2024年,面向 CO2/N2 分离的 Pebax-PMP@COF-5 膜,创新训练项目,省级,项目负责人:郝子欣,指导教师:陈昕
10. 2023年,乳化先锋——工业生产安全的“广厦之荫”,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项目负责人:周雪怡,指导教师:赵海荣,段海宝
11. 2023年,氢键调控二阶非线性光学晶体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项目负责人:张翔,指导教师:花秀妮
12. 2023年,N,N-二甲基吡咯烷卤化铅的合成及介电相变的研究,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项目负责人:赵钰鋆,指导教师:陈昕
13. 2023年,腈基共轭小分子调控贵金属纳米晶合成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创新训练项目,省级一般项目,项目负责人:翟嘉雨,指导教师:李志娟
14. 2022年,分子基介电铁电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调控研究,创新训练项目,省级一般项目,项目负责人:宋琦,指导教师:花秀妮,冯文彬
参与的科研项目:
1. 2024年,侯明昊,汪鑫龙,马楚涵,张诗彤,刘奕晨,安宏蕾,冯俊杰,“国自然青基项目《腈基共轭小分子调控合成贵金属纳米晶的动力学机制、电荷离域效应与电催化增强机理》”,指导教师:李志娟
2. 2024年,王周豪,李嘉辉,刘子仪,吴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宽温区稳定的铌酸锶钠基钨青铜陶瓷微结构调控与储能性能研究》”,指导教师:冯文彬
3. 2023年,姚宝叶,宗辰希,张诗彤,马楚涵,汪鑫龙,冯俊杰,“腈基共轭小分子调控合成贵金属纳米晶的动力学机制、电荷离域效应与电催化增强机理”,指导教师:李志娟
4. 2023年,张翔,伙平信,王丽,李琳婧,包雨婷,周倩,“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型分子铁电体的构筑与性能调控”,指导教师:花秀妮
5. 2023年,丁乐乐,庆博文,张佳佳,“宽温区稳定的铌酸锶钠基钨青铜陶瓷微结构调控与储能性能研究”,指导教师:冯文彬
6. 2022年,翟嘉雨,宗辰希,骆文凯,姚宝叶,“腈基共轭小分子调控合成贵金属纳米晶的动力学机制、电荷离域效应与电催化增强机理”,指导教师:李志娟
7. 2022年,张翔,黄田田,崔景晗,徐浩琪,余忠洋,伙平信,吴云飞,郭涛,“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型分子铁电体的构筑与性能调控”,指导教师:花秀妮
考研:
1. 2025年王凯琪(华中师范大学)、胡志欢(贵州大学)、钟晓落(贵州大学)、金 季(南京理工大学)、徐浩琪(青岛科技大学)、徐凯(西北师范大学)
2. 2024年 卢秀萍(常州大学)、徐艺宁(中山大学)、潘鑫棋(安徽理工大学
3. 2023年 季敏芳(常州大学)、王莹滢(天津工业大学)、吴艳艳(南京理工大学)
4. 2022年 秦正超(南京工业大学)
5. 2021年 李响(扬州大学,博士在读)、王旭生(南京理工大学)
参加要求
(1)认真勤奋,肯吃苦,不拖延,愿意投入大量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
(2)有主观能动性,积极完成实验任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3)有一定的英语阅读和写作基础,课题组定期开展组会讨论,组内同学需轮流进行文献汇报;
(4)能够做到持之以恒。
联系方式
段海宝 duanhaibao4660@163.com
花秀妮 790099205@qq.com
赵海荣 414135491@qq.com
冯文彬 1070157067@qq.com
陈 昕 340303930@qq.com
李志娟 1798570603@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