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介绍

团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人,其中有海外研修经历人员3人,组建了以王小雷副教授为负责人的环境地球科学教研团队,团队主要成员有张艳会、韦薇、刘群、刘金亮、李帅东。团队研究方向包括同位素土壤侵蚀与泥沙沉积、湖泊生态环境演化、古海洋/湖泊沉积学和湖泊科学传播与普及等。团队成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项目和各类横向项目等10余项。
王小雷,博士,副教授,人力资源处副处长。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土壤学会会员,江苏高校地理学学科联盟理事,江苏海洋湖沼学会理事,英国普利茅斯大学访问学者。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0余项。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2019年荣获首届长三角师范院校教师智慧教学大赛江苏赛区二等奖,2020-2021年度获“江苏省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2012年荣获第九届“青蓝杯”南京晓庄学院青年教职工专业论文大赛二等奖。

张艳会,副教授,教研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级和厅级课题5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2022年荣获“第四届江苏省师范院校教师智慧教学大赛三等奖”,2021年获“南京晓庄学院微课竞赛二等奖”,2021年获“优秀班主任”、“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韦薇,副高,南京林业大学博士,东南大学博士后。2013年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
主持完成江苏省高校社科项目1项,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级和省厅级课题。已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2022年,获“江苏省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三等奖。2023年,获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颁发的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创新作品。完成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2项,并多次获校级优秀班主任、优秀实践指导教师、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等。

刘群,讲师,英国阿伯丁大学博士,南京大学博士后。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和石油公司资助项目3项。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6篇,参与编写专著1部。担任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审稿编辑及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等期刊审稿人。

刘金亮,讲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中国地理学会会员、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会员。2025年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22年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2020年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面上项目1项,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科普专项2项。先后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参与发表论文2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3部。担任Ecological Indicators、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等期刊审稿人。

李帅东,讲师,南京师范大学与西班牙高等科研理事会联合培养博士。
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面上项目1项,多次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5篇,EI论文2篇。曾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担任Environmental Pollution、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cological Indicators等期刊审稿人。
研究方向
主要集中在同位素土壤侵蚀与泥沙沉积、湖泊生态环境演化、古海洋/湖泊沉积学和湖泊科学传播与普及等四个研究方面。
(1)同位素土壤侵蚀与泥沙沉积:
营养元素随土壤侵蚀机械运移最终富集于沉积物中致使湖泊水体环境恶化是当前面临的极具挑战性的科学任务。通过对比不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记录的高分辨率环境信息,解译历史时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地质地貌条件下的土壤侵蚀变化规律,阐明湖泊近现代泥沙沉积特征与流域土壤侵蚀变化的耦合机制及空间差异性对湖泊营养水平的影响。

(2)湖泊生态环境演化:
湖泊生态环境恶化是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通过对湖泊现代生态环境和古环境相关要素进行研究,厘清影响湖泊环境退化的主要因素,将现代湖沼学与古湖沼学相结合,为湖泊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古海洋/湖泊沉积学:
通过野外露头、岩心资料、无人机辅助填图、定量统计分析、岩石显微结构研究以及地球化学等手段,得到高分辨率的沉积岩三维展布特征与规律,来理解海洋(湖泊)中物质搬运和沉积的详细过程和机制,为有机质埋藏的有利条件、大陆碰撞阶段古海洋的沉积特点和重力流砂体的沉积特点等提供依据。

(4)湖泊科学传播与普及:
碳排放持续增长致使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世界各国均采取多种措施致力于温室气体的减排增汇。以湖泊沉积物为载体,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科学传播和普及活动,推动湖泊科学普及、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和生态环保意识,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湖泊生态保护,努力为筑牢国家水安全屏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术成果
目前研究团队在围绕上述研究方向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项、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面上项目1项,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先后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Cate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Sedimentology、Sedimentary Geology、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Ecological Indicators、《湖泊科学》、《生态学报》、《沉积学报》、《地理学报》、《环境科学》和《第四纪研究》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3部。
可提供资源平台
目前,团队依托南京晓庄学院,拥有自然资源与环境监测开放重点实验室,具有高精度土壤采样器、大口径沉积物泥沙重力和高精度采样器、大口径沉积物泥沙重力和高精度沉积物柱芯切样器等设备,可以满足团队中项目的采样与处理工作。另外,团队拥有自然地理科研室,始终瞄准研究方向的前沿动态,定期开展学术交流。
此外,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一流建设高校与科研院所保持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其中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拥有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配有高纯锗阱探测器、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多种实验设备,可满足团队中科研项目中样品的分析和测试任务;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地理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拥有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江苏省重点实验室,配备有高精度高纯锗γ谱仪、帕纳科元素分析仪、稳定同位素质谱仪等仪器,也可为本团队项目中相关实验测试提供保障。
欢迎各位有志之士、怀揣梦想的同学们加入环境地球科学研究团队!
2022年以来学生培养情况
近年来,团队指导学生发表论文2篇,其中1篇为英文期刊;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创1项,省级大创2项,以及校级大创若干项;指导学生获得“新蚁族杯”第六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二等奖、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一等奖、第二届行远杯全国地理实践技能越野赛二等奖、全国研学课程设计大赛特等奖、易智瑞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三等奖、晓庄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等;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团队指导多名学生考研、考编成功,考研学校包括: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
学科竞赛:
1. 2023年,王梓桐(22地师)、汪冬婧(21地师)、张涵彤(22地师)、张子雲(21环艺),第十七届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会展创新创业实践竞赛总决赛,一类B,国家级二等奖,指导教师:王小雷、王瑾
2. 2023年,潘冬斌(19地师2),第四届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类B,省级二等奖(中学地理),指导教师:顾筱莉、王小雷、丁爱芳
3. 2023年,游方雨(20地师2),第五届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类B,省级二等奖(中学地理),指导教师:王小雷、顾筱莉、刘咏梅
4. 2023年,潘冬斌(19地师2),第十一届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类A,省级一等奖(中学地理),指导教师:王小雷、顾筱莉、刘咏梅、马国强
5. 2023年,游方雨(20地师2),第十二届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类A,省级一等奖(中学地理),指导教师:顾筱莉、王小雷、刘咏梅、马国强、张艳会、刘金亮
6. 2023年,刘映冰(20地师2),第十二届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类A,省级二等奖(中学地理),指导教师:顾筱莉、王小雷、刘咏梅、马国强、张艳会、刘金亮
7. 2023年,李睿(21级地理科学师范),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创意设想”,二类B,国家级一等奖,指导教师:韦薇
8. 2023年,汪冬婧(21地师)、丰悦(21地师)、胡景怡(22地师)、张涵彤(22地师)、李圣杰(22地师),“新蚁族杯”第六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南方赛区),未分类,省级一等奖,指导教师:刘金亮、王小雷
9. 2023年,汪冬婧(21地师)、丰悦(21地师)、胡景怡(22地师)、张涵彤(22地师)、李圣杰(22地师),“新蚁族杯”第六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全国总决赛,未分类,国家级二等奖,指导教师:刘金亮、王小雷
10. 2023年,曾永旭(20地理科学师范),第四届“中教启星杯”地理教学制图大赛,未分类,国家级三等奖,指导教师:张艳会
11. 2023年,李睿(2021级地理科学师范),首届“行远杯”全国地理实践技能越野赛,未分类,省级三等奖,指导教师:刘咏梅
12. 2023年,22地师(王梓桐)、21地师(汪冬婧)、22地师(张涵彤)、21环艺(张子雲),2023年(新加坡)国际商务会展策划大赛中国地区选拔赛暨第十七届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会展创新创业实践竞赛,二类B,省级二等奖,指导教师:王小雷、王瑾
13. 2022年,昌宇梦、王志豪、孙洁、岳天邦,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二类B,国家级三等奖,指导教师:刘咏梅
14. 2022年,曾永旭、孙一丹、徐佩兰,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二类B,国家级三等奖,指导教师:张艳会
15. 2022年,熊嘉鹏、姚培玲、李俊甫、刘亲柔,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二类B,国家级三等奖,指导教师:刘金亮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
1. 2025年,基于PSR模型的东太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创新训练项目,省级,项目负责人:顾子然,指导教师:刘金亮,胡雪盼
2. 2024年,南京市九乡河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创新训练项目,省级,项目负责人:胡景怡,指导教师:李帅东
3. 2022年,不同营养型高原湖泊沉积物元素垂向分布特征研究——以抚仙湖、星云湖为例,创新训练项目,省级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韩熙谋,指导教师:王小雷
4. 2022年,东太湖水生植物碳同位素的生态学研究,创新训练项目,省级项目,项目负责人:汪冬婧,指导教师:刘金亮
参与的科研项目:
1. 2023年,韩熙谋,“不同营养型高原湖泊沉积物元素垂向分布特征研究 ——以抚仙湖、星云湖为例”,指导教师:王小雷
2. 2023年,张涵彤,费晨曦,“湖泊水生植物纤维素碳同位素对富营养化的响应及其古湖沼应用”,指导教师:刘金亮
3. 2022年,吉向阳,胡佳慧,“藏南萨嘎地区同碰撞海沟盆地重力流沉积及其对大陆碰撞的响应”,指导教师:刘群
4. 2022年,汪冬婧,“湖泊水生植物纤维素碳同位素在古湖沼学中的适用性研究-以东太湖为例”,指导教师:刘金亮
联系方式
王小雷 xlwang0718@njxzc.edu.cn
张艳会 yhzhang2016@njxzc.edu.cn
韦薇 weiwei8@njxzc.edu.cn
刘群 Qunliu2019@hotmail.com
刘金亮 liujlia@163.com
李帅东 asuka199281@126.com



